查看原文
其他

《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8年2月文章速览

神外资讯 神外资讯 2019-07-03



本期编译:

侯坤、李信晓、沈李奎、沈智伟、王小峰、严贵忠、张文佳、郑璇、周长帅


审阅:

周川、侯坤、徐涛


往期回顾


JNS2月文章速览

1. 斜坡脊索瘤:16年经鼻内镜手术经验

Clival chordomas:considerations after 16 years of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DOI: 10.3171/2016.11.JNS162082.

由于斜坡脊索瘤的起源和生长特点,经鼻内镜手术入路(EEA)是较理想的治疗选择。与经颅入路不同,经EEA可从腹侧暴露肿瘤,从而避免对脑组织和血管、神经结构的牵拉。既往虽有经EEA行斜坡脊索瘤切除的报道,但随访期限较短。本文介绍了16年期间连续对65例斜坡脊索瘤行经EEA切除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1)经EEA肿瘤切除率和临床症状控制率较高;2)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侯坤】


2. 单中心经验: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umors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a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 DOI: 10.3171/2016.11.JNS161167.

第四脑室肿瘤较为罕见,手术切除者往往是小型且病理单一的肿瘤,或仅仅局限在小儿患者中。本文通过调查不同人群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的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四脑室肿瘤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较常见,但在长期随访中很多患者神经功能可有一定改善,但基本不可能完全恢复;且手术入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最大,其中膜髓帆入路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较低。这是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样本量最多的一项研究。【王小峰】


3. 伽马刀和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单中心回顾性对比研究

Radio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tudy comparing Gamma Knife and LINAC treatment. DOI: 10.3171/2016.10.JNS161480.

该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63例接受伽马刀(GK)或直线加速器(LINAC)放射外科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在研究中,病情严重的患者(如转移数目多、位于重要功能区或放射抵抗)多采取GK治疗。结果显示,LINAC组的局部进展率是GK组的近2倍,但并无统计学差异。尽管GK组的患者多病情严重无其他治疗方式可以选择,但两组的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郑璇】

 

4. 鞍旁脑膜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评估肿瘤长期体积变化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rasellar meningiomas: long-term volumetric evaluation. DOI: 10.3171/2016.11.JNS161402.

鞍旁脑膜瘤容易累及鞍上、海绵窦、岩斜区并包绕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因此,安全和彻底切除较困难。在过去30年,不论作为主要还是辅助治疗措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在鞍旁脑膜瘤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由于肿瘤生长呈多向性,故以单纯直径指标评估此区域病变控制率可能并不准确且有误导嫌疑。本文评估临床、影像、治疗等参数对WHOⅠ级鞍旁脑膜瘤单次SRS治疗后的长期肿瘤控制率等结局指标的影响。结论如下:对于良性鞍旁脑膜瘤,SRS是一种微创且耐受性好的治疗措施。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其不仅控制率高且神经系统并发症低。SRS后3年内肿瘤体积缩小或稳定提示长期肿瘤控制率高。【侯坤】

 

5.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后出现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vein and dural sinus thrombosis after craniotom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s. DOI: 10.3171/2016.11.JNS161871.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VT,cerebral vein and dural sinus thrombosis),在临床神经外科术后病人中出现的原因不明。本文回顾性研究了CVT的发病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颅脑肿瘤患者术后CVT的预后情况。研究结果提示CVT的发病率约为1.5%,而术中半坐位、术中静脉窦损伤及其他已知的CVT形成的高危因素是颅脑术后CVT的危险因素。54.3%CVT患者预后良好,25.7%CVT患者不能自理或死亡。颅内血肿和应用低分子肝素不及时与预后不良相关。CVT在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中发生率较低,且大部分预后良好,一旦诊断为CVT应早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周长帅】


6. 近红外荧光引导颅内脑膜瘤手术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image-guided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meningioma. DOI: 10.3171/2016.10.JNS161636.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完全切除即可治愈,但术中脑膜尾征及肿瘤残留的辨别一直是临床难点。该研究纳入18名患者,术前18~24h以5mg/kg的剂量注射吲哚菁绿,术中运用近红外荧光成像(NIR)对肿瘤定位并鉴别边界处的残余肿瘤。其中,14名患者病灶信号与毗邻脑组织信号差异明显。研究认为适当缩短自注射至NIR成像的时间间隔可能有利于病灶边界成像效果,但还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郑璇】


7. 运用MRS可以评估脑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状态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utation status in cerebral gliomas by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a clinical setting.DOI: 10.3171/2016.10.JNS161793.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对脑胶质瘤有明确的诊断和预后意义。本研究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检测突变IDH酶代谢产物2-羟基戊二酸(2HG)来评估IDH基因突变的存在。共检测了3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结果发现88.6%的患者通过该方法能够正确识别IDH基因突变。当使用2mM 2HG水平作为区分IDH突变型和野生型的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89.5%和81.3%。作者最后指出通过MRS评估可疑胶质瘤患者的IDH突变状态可以纳入常规影像诊断方案中。【沈智伟】


8. 5-ALA和荧光素双标记引导切除高级别胶质瘤

Dual-labeling with 5-aminolevulinic acid and fluorescein for fluorescence-guided resection of high-grade gliomas: technical note.  DOI: 10.3171/2016.11.JNS161072.

荧光引导广泛应用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常用的荧光剂有5-ALA和荧光素,但其各有优缺点,同时使用两种荧光剂进行标记更加全面,5-ALA用于鉴别肿瘤,荧光素用于邻近脑组织的背景荧光标记,这样的双重标记可行,而且在荧光引导的切除过程中提供了优越的背景信息。【张文佳】


9. 病例报道:经小脑幕播散的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1例

Transtentorial dissemination of optic nerve glioblastoma: case report.DOI: 10.3171/2016.10.JNS161443.

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视力丧失,并最终死亡。快速视力改变,不典型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以及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罕见性使此类疾病的诊断具有挑战性,从而延误治疗。本文首次报道了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经小脑幕播散性的病例。患者的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得到次全切除,并进行辅助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治疗1年后,出现右侧小脑病变,病理组织学与胶质母细胞瘤一致。【张文佳】

 

10. 胶质母细胞瘤电场治疗的系统评价

Alternating electric tumor treating fields for treatment of glioblastoma: rational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DOI: 10.3171/2016.9.JNS16452.

当前,即使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联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仍然不容乐观。胶质瘤电场治疗(TTFs)运用的是低强度的中频交流电场,它具有抗肿瘤增殖的特性。作者结合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系统性综述了电场治疗在胶质瘤的研究进展。目前的证据支持TTFs能够在新诊断和复发性GBM中有效地对抗肿瘤有丝分裂,并且对患者毒性最小。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优化患者选择,确定成本效益及评估TTF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沈智伟】

 

11. 沿肿瘤后壁行垂体大腺瘤包膜外切除:队列研究与技术细节

Resection of pituitary macroadenomas via the pseudocapsule along the posterior tumor margin: a cohort study and technical note. DOI: 10.3171/2017.7.JNS171658.

包膜外切除垂体微腺瘤可减少复发率。而在垂体大腺瘤,行包膜外切除则较困难。对于大腺瘤,由于肿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变得菲薄,甚至在肿瘤前界是缺如的。这些特点限制了包膜外切除的实施。据作者发现,在后界,假包膜(前方)和正常组织(后方)的界面通常存在。因此,为包膜外切除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作者通过对经前界和后界手术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对比发现,经后方行包膜外切除,既减少肿瘤残留又不增加脑脊液漏和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风险。此方法同时适用于显微镜和内镜。【侯坤】


12. 老年患者经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的评估研究

Endonasal endoscopic pituitary surgery in the elderly. DOI: 10.3171/2016.11.JNS162286.

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生长缓慢的肿瘤,因占位效应或激素分泌过度而引起症状。对健康年轻患者可直接行手术切除,然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使手术决策更加复杂。本研究通过回顾本中心单纯内镜下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手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鼻内镜手术切除老年垂体腺瘤患者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的发生逐渐增加。同时行腰大池引流或腰穿时应注意权衡患者发生硬膜下血肿的风险。【王小峰】


13. 内镜下经鼻蝶鞍下垂体间和鞍上联合入路全切除垂体柄表皮样囊肿一例

Complete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a pituitary stalk epidermoid cyst using a combined infrasellar interpituitary and suprasellar endonasal approach: case report. J Neurosurg. DOI: 10.3171/2016.11.JNS161605.

鞍区表皮样囊肿极罕见,本文介绍一例向鞍上扩大的垂体柄表皮样囊肿。简要手术过程如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去除鞍底骨质,暴露双侧床突段颈内动脉和蝶骨平台后份。见病变位于垂体柄,予部分切除。探查垂体后部,见部分肿瘤组织。经鞍下垂体间入路,磨除鞍底骨质直至斜坡隐窝。45度内镜下切开鞍底硬膜,找到垂体间裂,于腺垂体和神经垂体间进入,找到肿瘤组织,切除之,术毕。随访1年患者出现原发性甲减,视力改善,肿瘤无复发。【侯坤】


14. 经蝶手术后多模态疼痛管理,最大程度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wo multimodal opioid-minimizing pain management regimens follow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DOI: 10.3171/2016.10.JNS161355.

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常规静脉给予布洛芬、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组静脉给予安慰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两组患者疼痛控制不佳时再加用阿片类药物,分析术后48小时患者疼痛评分VAS和阿片类制剂用量。结论显示布洛芬组VAS评分和阿片制剂的使用均有效减少。作者认为经蝶术后采用多模态疼痛管理机制能获得可接受的疼痛控制效果。静脉给予布洛芬能有效改善疼痛评分和减少阿片制剂使用。在术后使用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在内的药物能提升患者舒适度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沈李奎】


15. 立体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放射剂量的个体化推荐方案

A proposed plan for personalized radio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DOI: 10.3171/2016.10.JNS1674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的生物学效应是由作用靶点神经的放疗总剂量(体积×平均剂量)决定的,本文探求了不同SRS放疗剂量对疼痛控制的效果及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按照SRS放疗总剂量分为三组,低剂量组(< 1.4 mJ), 中剂量组 (1.4-2.7 mJ), 和高剂量组 (> 2.7 mJ)。回顾性分析发现,中剂量组的疼痛控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 0.006).,而高剂量组的患者出现放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比率更高 (p < 0.0001)。研究表明,SRS放射剂量的选择需要结合神经的体积制定个体化的方案,而中剂量组的患者获得了最优的临床效果。【周长帅】


16. 基于人群的Chiari畸形I型家族聚类描述性研究

Population-based description of familial clustering of 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 DOI: 10.3171/2016.9.JNS161274.

研究纳入了2871名拥有至少三代家系数据的Chiari畸形I型患者。研究显示,一级亲属及三级亲属的患病相对危险度(RR)显著提升,二级亲属的RR也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该研究为Chiari畸形I型的遗传倾向提供了有力证据。【郑璇】


17. 169例额-眶颧入路手术患者的功能预后和面部效果

Fronto-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outcomes in a series of 169 patients. DOI: 10.3171/2016.9.JNS16622. 

额-眶颧入路(FOZ)以暴露视野佳、脑牵拉小、死亡率低及直达颅底深部等诸多优势被神经外科医师采用,而术区正常解剖结构的整复和面部的美学效果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对169例FOZ入路患者的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包括额头感觉减退和感觉迟钝、额肌无力、眼球突出、眼球内陷、复视、持续性眶周和眼睑肿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90%的患者诉这些症状并不影响其生活质量。该手术入路中切开眶和眶重建约半小时。基于以上结果,术者在掌握该入路优势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并发症。【李信晓】


18. eCLIPs装置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前研究结果

Physiological remodeling of bifurcation aneurysms: preclinical results of the eCLIPs device. DOI: 10.3171/2016.10.JNS162024.

目前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单一的弹簧圈,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等,效果并不理想。瘤内金属材料过多会导致血栓栓塞,阻碍侧支血流以及高动脉瘤复发(水锤效应)。作者在此描述了eCLIPs装置在兔宽颈分叉部动脉瘤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阻止栓塞材料从动脉瘤流出,使主血管和侧支不受管腔内金属阻塞,并作为整个瘤颈内皮细胞生长的平台,将动脉瘤从血循环中分割出去。【沈智伟】


19. 第二代eCLIPs(血管内支架辅助设备)使用的初始经验

The second-generation eCLIPs Endovascular Clip System: initial experience. DOI: 10.3171/2016.10.JNS161731.

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伴有较高的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常用介入方法并不是专门设计用于这种病变的。为此,作者尝试使用了一种具有分流性能的新型混合支架辅助设备——eCLIPs(Endovascular Clip System)。结果共有23名患者成功安置了eCLIPs装置,动脉瘤闭塞率与其它分叉部动脉瘤支持装置的初始结果相似,可以作为分叉部动脉瘤治疗的一种选择。【沈智伟】


20. 不同的转院距离和转院方式对aSAH患者治疗方式和死亡率的影响

Effects of distance and transport method on intervention and mortality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OI: 10.3171/2016.9.JNS16668.

本文研究发现转运距离>20英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20英里组(18.8% vs 7%,p = 0.004),而救护车转运比直升机转运的患者好转率更高 (p = 0.004)。由于直升机获得许可的时间比救护车长8小时,因此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转院的时间及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周长帅】


21. 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显著出血前MRI提示微小渗漏性出血是症状性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指标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revious minor leak before majo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iagnosed by MRI as a predictor of occurrence of symptomatic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DOI: 10.3171/2016.10.JNS161964.

症状性迟发脑缺血(sDCI,symptomatic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总的发生率为23% 。本研究发现: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II-V级,70岁以上,入院后再出血,显著SAH前的MRI上T1 flair提示微小渗漏性出血,DWI提示急性脑梗,CT-SAH评分是sDCI的显著相关因素。如果显著SAH前,MRI的T1 flair上未提示微小渗漏性出血,患者出现sDCI的风险仅为7%。因此显著SAH前MRI提示微小渗漏性出血是sDCI 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周长帅】


22. 个案报道: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及原动静脉畸形切除后成人新发脑动静脉畸形2例

De novo AVM formation following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and prior AVMresection in adults: report of 2 cases. DOI: 10.3171/2016.9.JNS161710.

传统观点认为脑动静脉畸形是由出生前的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病变。随着儿童及成人的新发动静脉畸形的报道,人们逐渐认识到新发脑动静脉畸形虽罕见但确实存在。而缺血、外伤、炎性反应等被认为是继发性脑动静脉畸形的原因。本文报道了2例成人新发脑动静脉畸形。其中一例是静脉窦血栓形成后新发的脑动静脉畸形,另外一例是脑动脉畸形切除术后11年后在对侧大脑半球出现的继发性脑动静脉畸形。作者还提出了脑缺血性损伤后导致新发脑动静畸形的可能机制。【周长帅】


23. 病例对照研究:甲状腺功能减低与未破裂动脉瘤的关系

Association of hypothyroidism with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a case-control study. DOI: 10.3171/2016.10.JNS161953.

甲状腺功能减低被认为与大动脉动脉瘤的形成有关,本文通过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在未破裂动脉患者与对照组中发生率分别为 16.5%和3.7%(OR 3.2, 95% CI 1.3-7.8, p = 0.01)。亚组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甲减患者中男性的未破裂动脉瘤发生率(OR 12.7)较女性更高 (OR 2.5),而甲减与血管功能障碍的关系的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周长帅】


24.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降低炎症反应:SCIL-SAH的研究结果

Reduction of inflamma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sults of the Subcutaneous Interleukin-1Ra in SAH (SCIL-SAH) study. DOI: 10.3171/2016.9.JNS166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可出现血管痉挛、脑水肿和炎症反应。有证据表明,脑血管事件可引起较严重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神经损伤。 其中白介素-1(IL-1)是重要的促炎因子。本研究是随机单盲临床试验。通过皮下给予IL-1受体拮抗剂(IL-1Ra),明确其是否可抑制SAH后炎症反应。有如下发现:SAH后,皮下给予IL-1Ra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此治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可进一步行Ⅲ期试验以验证IL-1Ra的临床效果。【侯坤】


25. 脑内簇状血管瘤个案报道

Intracranial intraaxial cerebral tufted angioma:case report. DOI: 10.3171/2016.10.JNS162207.

簇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生长缓慢的血管病变,常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的躯干、四肢及头颈部,表现为孤立的斑丘疹、丘疹或结节。该病虽一般为良性,但有局部进展的可能,因此需要完善的体格检查和血液学检查,以排除Kasabach-Merritt现象的可能。本文作者报道了一例发生于额叶的脑内簇状血管瘤,手术完全切除4月后再次复发,需要联合伽马刀放射治疗的病例。文章认为诊断簇状血管瘤时需与Kasabach-Merritt现象鉴别,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患者可考虑伽马刀放射治疗。【严贵忠】


26. 量表:一个根据脑动静脉畸形与功能区距离预测患者术后效果的辅助量表

A supplementary grading scale combining lesion-to-eloquence distance forpredicting surgical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DOI:10.3171/2016.10.JNS161415.

为了便于明确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指证,作者制作了包含病灶与功能区及功能纤维束的距离(LED,lesion-to-eloquence)的辅助量表,用以预测评估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结果显示,LED与改良Rankin评分密切相关,是影响改良Rankin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距离功能区4.95 mm是影响预后生活质量的一个节点。LED是脑动静脉畸形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而增加对功能纤维束的评估可提高预测的精度。【周长帅】


27. 幕上毗邻皮质脊髓束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预后及DTI的预测价值

Supratentori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adjacent to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surgical outcomes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indings. DOI: 10.3171/2016.10.JNS161179.

扩散张量成像(DTI)有助于术者对幕上毗邻皮质脊髓束的海绵状血管畸形(CST-CMs)进行术前合理规划。通过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6例CST-CMs患者,术前均行MRI和DTI成像检查,DTI结果包括病灶与CST的距离(LCD)及在CST上的变化。分别对术后1周和至少3月的运动功能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进行评估。可知,LCD距离在3mm手术是安全的,术前DTI上CST的变化和深部CST-CM是患者预后运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李信晓】


28. 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ic surgery for 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comparison with craniotomy. DOI: 10.3171/2016.10.JNS161589.

针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内镜治疗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血肿的清除率高、术后1周GCSS评分高、手术时间短、住院日短、术中失血量少、创伤小、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低、预后好等优势。【李信晓】


29. 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可预测结局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

Dolichoectatic aneurysms of the vertebrobasilar system: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actors that predict poor outcomes. DOI: 10.3171/2016.10.JNS161041.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梭形动脉瘤是罕见和极具挑战性的病损。目前对其自然病史和中长期结局知之甚少。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多中心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的回顾性研究,预测罹患者的结局。作者发现,此病预后差,5年内有半数患者加重或动脉瘤进展。尽管治疗风险较大,对于部分患者,在神经功能下降前行手术或血管内干预可获益。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影像学上脑干受压、后颅窝受压、动脉瘤进展、开颅手术者预后较差。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仅后颅窝受压有统计学差异。【侯坤】


30. 直接抽吸去栓VS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血管栓塞的疗效研究

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vs stentriever thrombectomy in emerge nt large vessel intracranial occlusions. DOI: 10.3171/2016.11.JNS161563.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治疗的134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堵塞患者,比较直接抽吸取栓(ADAPT)和支架取栓的血管造影及临床结局。采用ADAPT治疗时间和治疗达到TICI2b/3级的血流再通时间均明显少于支架取栓组。二组在达到TICI2b/3级的血流再通率方面相似。二者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二者在90天的较好功能结局也没有差异。因此,目前的研究显示要较少的手术时间和减少达到TICI2b/3级的血流再通时间并且要保证相似的预后应该首先进行ADAPT。【沈李奎】


31. 个案报道:单侧丘脑DBS通过小脑环路和苍白球环路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

The effect of unilateral thalamic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n the vocal dysfun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pasmodic dysphonia: interrogating cerebellar and pallidal neural circuits. DOI: 10.3171/2016.10.JNS161025.

痉挛性发音障碍(SD,spasmodic dysphonia)是指喉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的发音不能。早期有肉毒素治疗的报道,但存在起效慢,效果逐渐变差,容易复发等缺点。本文报道一例伴有SD的原发性震颤的患者,在给予单侧Vim-DBS治疗震颤时发现了对言语功能的影响。按照随机双盲的试验设计,分别对Voa核、Vim核及多个节点给予低电压刺激。研究发现,虽然SD被认为是一种肌张力障碍,但是Vim核(小脑输出) 及多节点电刺激比Voa核(苍白球输出)电刺激对SD的改善更明显。希望通过这个病例给神经外科医生临床治疗SD一定的启迪。【周长帅】


32. 内囊前肢切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

A study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treatment-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treated with capsulotomy. DOI: 10.3171/2016.9.JNS152494.

高达10%的强迫症(OCD)患者因药物和心理治疗失败转为难治性OCD,且伴有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障碍。内囊前肢切开术(AC)是难治性OCD的外科干预手段,也是最后的治疗选择。通过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即刻/延迟逻辑记忆和即刻/延迟视觉记忆;错误数、分类数、持续性错误和非持续性错误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C术后患者不仅症状减轻而且认知障碍也得到改善。【李信晓】


33. 单中心研究:DBS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Tourette syndrome: a single-center series. DOI: 10.3171/2016.10.JNS161573.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以多种运动和语言障碍为特征。大多数患者应用药物和行为疗法有效,但仍存在一部分难治性患者。作者对13例行丘脑内侧DBS的难治性TS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评估,其研究结果表明:DBS治疗严重的难治性TS有效且相对安全。与目前文献报道一致,选取丘脑腹后内侧/中央中核-束旁核行DBS对于难治性TS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王小峰】


34. 5例PD患者全植入式双向神经接口的长期多位点人脑记录经验

Chronic multisite brain recordings from a totally implantable bidirectional neural interface: experience in 5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DOI: 10.3171/2016.11.JNS161162.

神经网络分布异常是许多脑部疾病的基础。神经调控疗法的发展则依赖于对这些神经网络更好的理解之上。侵入性脑记录对于分析神经网络现象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但通常仅限于术中急性记录或通过暂时外化的引线进行短期记录。本研究通过探讨对5例PD患者进行全植入式双向神经接口进行连续刺激治疗及多位点场电位的记录研究,显示全植入式双向神经接口装置进行深部脑刺激具有并发症少,刺激信号不易中断等优点。这一研究工具可为大脑网络动力学转化至改良神经刺激范式提供平台。【王小峰】

 

35. 不适合行DBS手术的双侧难治性震颤患者,双侧丘脑核团分期放射外科毁损治疗是否可行?

Is staged bilateral thalamic radiosurgery an option for otherwise surgically ineligible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refractory bilateral tremor?DOI: 10.3171/2016.11.JNS162044.

伽玛刀丘脑核团毁损术是难治性震颤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应用于原发性震颤、帕金森震颤、多发性硬化等相关震颤。对于双侧难治性震颤、无法行DBS手术的患者,分期伽玛刀毁损是一种可以审慎考虑的治疗方式,患者的震颤症状、书写动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效,并未出现新发神经功障碍。【周长帅】


36. 213例侧颅底手术中电缆式面神经移植经验

Surgical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cable graft interpositioning of the facial nerve in 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ies: experience with 213 consecutive cases. DOI: 10.3171/2016.9.JNS16997.

通过回顾性分析213例侧颅底入路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手术患者主要为前庭神经鞘瘤和面神经肿瘤,对患者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评估。结果显示,移植腓肠神经为手术重建面神经的标准步骤,电缆式神经移植取材方便,重建快速,术中辅助使用纤维蛋白胶可以增加预后。桥小脑脚区肿瘤面神经移植重建后效果良好。【李信晓】


37. CTA有望作为诊断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s a con rmatory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brain death. DOI: 10.3171/2016.10.JNS161042.

诊断患者是否脑死亡(BD)往往需要全面的临床评估及呼吸暂停试验,无法满足时则需要辅助检查支持诊断。目前,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NA)指南认可的辅助检查包括脑血管造影(CA)、脑闪烁扫描术、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其中,CA被认为是诊断脑死亡的辅助检查中的金标准。CT血管造影(CTA)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判断颅内血流是否严重减少或消失。该研究纳入22例待确诊BD的成年患者,CTA在该研究中诊断BD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33%。CTA成为ANA认证的BD的辅助实验仍需更多的数据支持。【郑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